生態環境部、中央宣傳部、中央文明辦、教育部、共青團中央、全國婦聯等六部門聯合發布的《“美麗中國,我是行動者”提升公民生態文明意識行動計劃(2021-2025年)》提出,推進生態文明學校教育,將生態文明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,加強生態文明社會教育。
筆者認為,不斷推進我國生態文明教育應在全面、系統、創新3個方面著力。
一是全面。生態文明教育要面向全體社會成員,每個社會成員不僅是生態文明教育的接受者,也是生態文明教育的施行者。生態文明教育不只是階段性教育,而是需要貫穿每個人成長的全過程。應依據受教育者不同的學習階段需求以及特點,建立全過程的生態文明教育規劃綱要,逐步將生態文明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,將生態文明教育全面滲透于每個教育階段,各級政府、社會組織以及相關企業應為全過程生態文明教育的實現提供條件。
二是系統。目前,我國生態文明教育主要集中在生態環境保護教育方面,缺少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教育內容。建議完善生態環境保護教育內容體系,在學校教育階段開設專門的生態文明教育課程,并將生態環境保護教育元素融合在人文社會科學、生物學、地理學以及工程技術學等相關學科教學環節。建立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教育內容體系,在相關課程教學環節中加入可再生能源、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教育內容。積極倡導綠色生活消費理念,培養學生崇尚自然、追求健康,樹立健康、綠色的消費意識。
三是創新。不僅要充分發揮學校生態文明教育的主陣地作用,更應創新其他生態文明教育途徑,尤其要加強家庭和社會生態文明教育。家庭作為生態文明教育的啟蒙場所,是開展生態文明教育的第一課堂,父母是孩子生態文明教育最好的啟蒙老師。父母要正確引導和培養孩子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,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態環境保護習慣,并逐漸形成綠色生活消費習慣。社會作為生態文明教育的實踐場所,最終需要形成協調統一的生態文明教育實踐合力。加大對社會成員的教育引導,推進生態文明教育實踐。
此外,還要創新生態文明教育形式,借助現代化新媒體技術搭建富有趣味性、啟發性的生態文明教育學習平臺。采用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學習方式,逐步實現生態文明教育全覆蓋,不斷增強每個社會成員的生態文明素養。